趁著假日,花了八個小時以上追上了公視八點危險心靈的進度,於是有八小時以上的震撼,與三年前無異。

三年前畢業的空窗期,我在小鎮上的圖書館找到了白色巨塔、危險心靈便進入了早已存在只是未被揭露的社會黑暗結構,危險心靈顯然給的衝擊較大,我彷彿置身其中;當故事雪球越滾越大到不可收拾,我甚至承受不了似地暗自希望故事快點結束;而未讀的頁數越來越薄故事卻仍無轉圜,心跳加速的我才不得不接受這一個沒有完美結局的故事,而因為描寫得如此深刻寫實,我久久不能自己,讀完最後ㄧ頁,我竟不願再次碰觸這本書,去回憶情節中慘淡的國中生活如自己的經驗。

再來就是昨天。

當書中的角色變成影像、變成聲音、跟上時代地活生生躍然出現螢光幕,ㄧ開始對改編的期待,最後陷入情節中感受主角的孤立無援,甚至面對強悍的社會共犯結構只能忍氣吞聲,我必須承認我和他一樣無法勇敢下去。

親情、友情、師生之情、愛情以及嘶吼、衝突、善變、對立......即使故事為戲劇效果產生些許不合理,可ㄧ旦故事不只是正邪二元,每個人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卻彼此牴觸時,ㄧ切註定沒完沒了,因為這裡沒有誰對誰錯,出錯的是結構,這就好像傳播理論政經學派講到結構影響新聞控制的說法一樣,堅不可催的結構讓故事在現實社會無限迴圈地真實上演。

我也曾是個每個月固定拿著補習繳費袋繳納善款給老師的國中學生,即使在競爭不如都市激烈的偏遠小鎮,鐵皮屋裡仍存在著一群課後補習的小毛頭,更不乏成績出色的同學(像我),其實當時我也懷疑,究竟是補習班造就了我們的好成績,還是我們的好成績讓補習班產生磁吸,最後變成了雞生蛋、蛋生雞的無解問題。

連續劇持續震撼著,我自虐般地不間斷地看著,眼淚停了又流、流了又停,在觀看的當下胸口總是鬱悶糾結著,看著劇情演變,看著國三的故事主人翁無力於對抗龐大教育結構衍生的拉扯力量,那簡單的「快樂學習」竟變得遙不可及、變得荒謬可笑。

我在螢幕前瘋子般地情緒隨之起伏,像三年前翻閱原著時希望故事快點完結,否則我已如坐針氈,再也不能承受;可是一個轉念我更加驚恐,因為30集的連續劇一個半月可以播畢,而真實人生並不短暫......,那是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或加上重考班十二年以上生命無法承受的壓抑,我疑惑當時的我們如何就此長大,我好奇當時眼中被我登記名字呈給老師的所謂「壞學生」何去何從,我這個大人在這些紊亂無序卻如此貼近我生命中的問題中快要找不到出口,何況十幾歲出頭的孩子......,我輾轉反側幾近窒息......

淚仍婆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